close
兒子的同學上週從深圳休假回來,從疫情前就沒有回來,再經過疫情,已經是四年以上沒有回來台北。
兒子上週就告訴我們他會去聚餐,昨天突然很鄭重的問我們意見,因為他的同學今天解隔離,但是他同住的媽媽昨天卻確診了,只有媽媽確診,其他人沒有。
這位是兒子讀高工時的好友,那時兒子與老公爭執離家出走住的就是這位同學的家,甚麼事起的爭執我已經不記得了,但是應該不是大事,因為若是大事,老公就不會讓他離家,老公要他就算離開家了也能有地方可以棲身,有這種肝膽相照可以互相照應的好友,學生時期的好友最真摯,兒子也在這位好友家住了一個多月,後來兩人經歷了被指控霸凌同學差點被退學,經查明是仗義為學姊發聲,老公出面與對方媽媽交涉,終究以記一支警告收場。之後兩人各自讀大學,友誼依然深厚,每個月都要聚會一次。
話說回來參加聚會的事,兒子提出了2個方案,1.是去參加聚會,只參加但是全程不吃東西。2.是參加聚會照常用餐。(在我看來這有啥大差異,反正都是要參加)
老公想了想說,你要去聚餐就去聚餐,但是你回來後,7天內只要一離開房間就要戴上N95的口罩,外籍移工上次要休假,我也是這樣要求她的。
兒子說:原本也是這樣想的,離開房間就戴N95的口罩。
於是糾結了半天的聚餐就這樣解決,有了處理的方案。
兒子會先想好解決的辦法再來跟我們商量,他也知道祖母的身體不好,已經推掉了很多的聚餐,這次是好友回來而且幾天後馬上又要離開,時間緊迫,他想出來的折衷辦法,
家人間就是要這樣有商有量,感情才不容易散~
昨晚聚餐到凌晨3點半才回來,接下來就看第三.四天後有沒有變化了。
作者:山風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